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简报】印度经济简报 · 第33期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1-09-18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第 24 期 · 总第 33 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  王凯文  彭    

范    衍  徐梅影  谢禹韬


责任编辑

杜文睿  李知

本期提要

中进印退 | 研究显示,印度将延后五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中国将提前五年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经济表现 | 尽管疫情好转且外资流入强劲,但需求低迷、税收锐减、通胀高企、坏账攀升仍将阻碍印度经济复苏

一国一卡 | 莫迪演讲宣介全国通行卡,该卡将于银行卡绑定实现电子支付,预计将在2022年覆盖德里地铁网络

数字支付 | 印度以UPI为代表的数字支付产业发展迅猛,央行公布的数字支付普及指数在过去两年间实现翻倍

中印经贸

【中进印退】受疫情影响,印度恐延后五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中国提前五年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据英国智库CEBR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印度2020年难以维持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地位,GDP将下滑至第六位,而该排名或将持续至2024年。虽然报告预计印度仍将于2035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将比此前预测延后5年。此外,CEBR最新预测显示,中国将提早5年,于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得益于自疫情冲击中较快恢复,中国2020年GDP有望增长2%,而美国同期GDP或萎缩5%。未来中印经济的不同表现将进一步拉大两国人均GDP差距至10年跨度。目前,印度人均名义GDP约为中国五分之一。实际上,受制于银行系统脆弱、改革摇摆不定和全球贸易紧缩等因素,印度经济增长早在疫情冲击前便失去动能。2019年,印度GDP增速放缓至4.2%,创下11年来的新低。CEBR认为,短期内印度政府应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但长期需以更有针对性和协商性的方式推进改革。

——摘编自12月29日《Deccan Herald》

 

【多元进口】印度拟向日澳扩大进口商品,以借替代来源减轻对华供应链依赖,但对华贸易逆差仍未出现显著下降

为保障疫情下供应链稳定,同时应对中国未给予印度产品更大市场准入的局面,印度商工部正在着手拓宽1068项进口产品的供应来源,涵盖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电气机械、精选钢铁和铝制品等168类重要产品,旨在减轻对华过度依赖。据悉,该决定有意推动建立日本、澳大利亚同印度的贸易伙伴关系,以进一步对抗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印度正在通过生产激励计划(PLI)刺激国内关键产品生产。本财年印度共宣布13项生产激励计划, 涵盖汽车、电信到食品加工等产业,五年内涉及的激励措施价值约2万亿卢比。印度商工部指出,尽管印度近年来已签署若干协议以解决中国市场准入问题,但印度对华出口并未实现有效增长。在2020-21财年近820亿美元的双边货物贸易中,印度出口额仅为170亿美元左右。虽然印度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已自2018-19财年创纪录的630亿美元大幅下降至2020-21财年的不足490亿美元。值得注意注意的是,同期印度对香港的贸易逆差却急剧扩大。数据显示,印中(含香港)的有效贸易逆差仅下降约40亿美元,自2018-19财年的590亿美元降至2020-21财年的近550亿美元。

——摘编自12月18日《Financial Express》

 

【印度补位】鉴于中澳贸易摩擦加剧,澳媒呼吁印澳深化贸易关系,旨在减轻澳洲商品,尤其是木材对华市场依赖

印度工业联合会(CII)近日发布报告,回应澳大利亚前外交和贸易部秘书彼得·瓦尔盖斯(Peter Varghese)2018报告《2035年印度经济战略》中对印市场增长机会的肯定。由于印度放弃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CII认为印度需建立更多牢固的双边关系以促进贸易发展。澳媒称,印澳自由贸易协定已临近签署的理想时间,并援引CII报告称,两国在采矿、制药、IT、基础设施、国防、太空和旅游业等领域仍有广阔贸易投资合作空间。印澳双边贸易已自2007年的136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304亿美元。尽管增长迅速,但印澳贸易额仍远低于中澳2019年创纪录的2520亿美元贸易额。澳媒称,随着中澳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中国限制澳煤炭、葡萄酒、龙虾、牛肉、大麦、木材的进口,发展印澳贸易关系至关重要。以澳大利亚木材出口为例,澳Varied公司完全依赖对华出口原木商品创造营收,其原计划向中国出口2万吨木材,但由于木材成为中澳贸易摩擦中受新一轮制裁的商品,该交原被迫搁置。受中国对澳木材贸易限制影响,南澳和塔斯马尼亚州已经失去数百个工作岗位,促使相关公司将目光投向印度这一西澳大利亚木材的潜在市场。

—— 摘编自1月1日《ABC》、《The Australian》

 

政策治理

【财年预算】印政府将于2月份公布2021-22财年预算法案,各界呼吁政府出台更有成效的救济措施促进经济复苏

印财长西塔拉曼拟于2月份正式提交印度2021-22财年预算。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高频数据表明印经济已正开始回暖,且农业大丰收促进了经济复苏,但受疫情冲击,国内需求尚未稳定而外部需求仍显疲软。为加快经济复苏,他们建议新财年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部门投资,并救济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据Dun & Bradstreet数据,印截止11月底仍有30%的企业受疫情不同程度干扰。此前,2020-21财年印政府推出的财政刺激力度远远弱于其他大型经济体。印度政府曾推出一项总额达29.87万亿卢比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印度全年GDP的15%。然而,该计划下实际新增财政支出仅为GDP的1.3%,其中占比为0.7%的财政刺激还需分五年实施。

——摘编自1月1日《印度时报》

 

【一国一卡】莫迪宣介与银行卡绑定实现电子支付的“全国通行卡”,此卡预计将于2022年覆盖德里地铁系统

莫迪在2020年12月下旬指出,印政府拟在各个应用场景中推广全国通行卡(NCMC)。推广该卡片将有助于旅客节省排队购票时间,并实现印度国内出行无缝衔接,大幅改善交通拥堵状况。NCMC卡可以与23家银行过去18个月内发行的任意RuPay借记卡绑定,并实现电子支付。德里地铁公司表示,目前来自任何地方的乘客都可以通过NCMC卡乘坐机场快线。预计到2022年,该卡将有望覆盖整个德里地铁网络系统。

——摘编自12月29日《印度斯坦时报》

 

【产业政策】印度官员为生产激励计划(PLI)提出四项政策建议,强调不宜为吸引海外投资而牺牲国内企业利益

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前成员阿伦·迈拉(Arun Maira) 日前发表评论文章,重点讨论未来印度制造业政策方向。他在文章中首先回顾了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历史。迈拉表示1990年中印两国制造业水平和产能处于同一水平,但自此以后中国制造业增长近十倍,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还发展出电信、机床、电力设备等高端制造产能。他指出,当前印政府积极推进的生产激励计划(PLI)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但同时也提出以下建议。一是PLI支付额度应与公司的国内产值增加额挂钩。二是PLI激励措施基于基准年产量的同比增幅计算而得,若基期水平很低,则绝对数额上的较低产量增长也会构成较大涨幅,因此应设置最低阈值水平。三是应更加重视知识驱动型资本投入。四是半数PLI应为印国内公司保留,不宜为吸引海外投资而牺牲国内企业利益。

   ——摘编自12月22日《MINT》


战略宏观

【经济表现】尽管疫情好转且外资流入强劲,但需求低迷、税收锐减、通胀高企、坏账攀升仍在阻碍印度经济复苏

印财政部即将于2021年二月宣布新财年预算。值此契机,印媒梳理展望印度本财年经济表现。印度存在多重利好。在经济走势方面,印度国家统计局(NSO)数据显示,印经济下滑态势已趋平缓,经济复苏情况优于预期。根据印央行发布的经济活动指数,印实际GDP有望于本财年三季度恢复0.1%的小幅增长。在金融市场方面,印股市近日升至高点。截至2020年12月20日,BSE Sensex及Nifty 50两大股指相较去年年初分别上浮13%和12%。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数据,2020年四季度将成为自2013年一季度以来外资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最强劲季度,其中印度是最大的外资接收国之一。在疫情控制方面,印度疫情逐步好转。自2020年9月中旬以来,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治愈率接近95%,多支疫苗也已进入试用阶段。然而,印度也存在多种隐忧。在需求方面,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NCAER)称对外贸易额下降表明需求仍然疲软。印央行2020年11月发布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当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虽高于同年7月及9月,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在财政方面,本财年中央政府税收收入预计继上财年下滑3.4%后再次萎缩,将减少10%以上直接导致印度本财年二季度以GDP衡量的政府消费支出锐减22%。在就业方面,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数据显示,本财年三季度就业人数为3.95亿,较去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在通胀方面,野村证券认为印今年通胀水平仍将居于高位,印央行难以继续降息。中期来看,由于通胀或再次抬头,印央行可能将于2022年开始加息。在金融部门方面,印银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自2020年4月印政府实行全国封锁以来,银行债务偿还遭冻结,拖累银行利息收益。与此同时,债务违约数不断走高,进一步推高银行不良贷款率。危机恐传导至非金融部门。总体而言,印度经济很难难快速复苏。据摩根大通预计,2021-22财年末,印度GDP或将低出疫情前潜在经济规模10%。与此同时,印度财政政策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步调不一,或成新风险点。由于主要经济体均已于2020年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印或成今年唯一大幅加强财政支出力度的主要经济体。一旦财政赤字快速增长,印度就极大可能遭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主权评级。

——摘编自1月1日《经济快报》

 

【经济韧性】尽管经济严重萎缩,但FDI稳步增长表明外资仍看好印增长潜力,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或引领经济反弹

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称,印度或将成为南亚地区最具韧性的经济体。报告称,尽管印经济受疫情冲击严重,并在本财年一季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断崖式萎缩,但目前已回归正增长。此外,继印度近期放宽保险、煤炭及国防等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以来,印度FDI稳步增长,表明外资仍然看好印市场潜力。报告指出,流入印度的FDI占南亚地区总额的77%。电信和互联网行业作为全球创投公司及科技企业打入印度市场的桥头堡,或将跻身反弹较快的行业。谷歌、脸书及多家私募股权公司今年集中投资印度电信业巨头Reliance Jio。

——摘编自12月29日《scroll新闻网》

 

【产能闲置】疫情导致的经济低迷使印度半数火电厂闲置,电力供过于求的局面或阻碍印电力公司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受过度建设问题影响,印火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及债务高企的双重危机。受疫情冲击,印度半数火电厂已遭闲置。据印媒报道,塔塔电力(Tata Power)配电公司正在与印度电力部及德里市政府商谈,希望该公司部分多余火电合同转让至其他邦。塔塔电力负责人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成本更为低廉,但公司现存许多未到期的长期火电合同,因此无法加大力度采购可再生能源。塔塔电力目前与多家发电厂签订高达2.4吉瓦的长期购电合同。然而,即使在德里市的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电力需求也仅达公司八成电力供应,因此塔塔电力面临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由于签订大量无条件支付合约(take-or-pay),即使不对外送电,塔塔电力仍需支付高昂固定电费。2020财年塔塔电力向煤电厂及燃气发电厂支付177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固定费用,但仅投入一半装机容量。公司表示,目前长期购电合同到期后将不再续约。未来,塔塔电力公司计划在半年内将可再生能源比重自目前的17%提高至20%,同时投入100亿卢比(约合1.4亿美元)架设德里市地下电力线路,以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摘编自12月30日《印度快报》


重点行业

【数字支付】印度以UPI为代表的数字支付产业发展迅猛,央行公布的数字支付普及指数在过去两年间实现翻倍

2016年11月印实施“废钞令”以来,数字支付产业发展迅猛。印度最大的几家银行同年联合推出“统一支付基础设施(UPI)”迅速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平台之一。2020年12月,UPI处理22.3亿笔交易,交易总额为4.16万亿卢比;11月进行了22.1亿笔交易,交易总额为3.9万亿卢比。印央行于1月1日发布了一项新的数字支付普及指数,包括五个基本参数,每个基本参数下辖多个子参数,旨在帮助监管机构对数字支付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其中基本参数的权重及其占比为支付工具(25%)、支付基础设施-需求侧(10%)、支付基础设施-供给侧(15%)、支付性能(45%)、用户体验(5%)。这项指数以2018年3月为基准(100)。测算表明,这项指数2019年3月和2020年3月分别升至153.47和207.84。印度央行表示将从2021年3月开始每半年公布一次该指数。预计数据滞后期为4个月。

——摘编自1月1日《彭博社》


【纺织产业】印纺织部计划建立7个大型园区及约100亿卢比的生产激励计划,以推动面向人造纤维的产业升级

印纺织部官员近日表示,正在着手在“自主印度”的框架下制定新的纺织产业政策。该计划拟于5年内向纺织业下辖的50余个子行业投资超过100亿卢比,目标将印度打造为全产业链的全球纺织业中心。据该部官员透露,此前印度75%的纺织业械均为进口。印发展转型委员会调查数据也显示,印进口了价值1300亿卢比的纺织机械。此外,该委员会还指出,除纺纱领域外,印度纺织业近年来几乎未出现新技术进步。对此,新产业政策将聚焦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鼓励本土机械制造,充分利用FDI实现纺织机械全面国产化。二是实现产业集群化,全印将建立七个占地超1000公顷的大型纺织产业园区,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覆盖。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政府将在哥印拜陀(Coimbatore)建立全国纺织研究所,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四是寻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际纺织业潮流正向人造纤维(MMF)迈进,印度应抓紧趋势扭转国内以棉花为主的行业现状。该计划初步计划取消精制对苯二甲酸和丙烯酸纤维等MMF关键原材料的反倾销关税。

   ——摘编自12月23日《印度斯坦时报》


【制药行业】印度存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行业生态、国际化程度等领域短板,其“全球药厂”地位或被中国取代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商,其仿制药产量占全球仿制药消费20%。2019年印度制药公司总体估值超过388亿美元,为印度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然而,中国近年来在生物制剂和药品研发领域取得重大进步,正挑战印度“全球药房”的地位。投资管理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董事尼提亚•巴拉苏布拉曼尼亚(Nithya Balasubramanian)表示,由于印国内仿制药市场逐步扩大,该产业摆脱对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增长潜力短期内仍持续上升。但长期来看,印度制药业仍几乎全靠仿制药产业,长期增长潜力或不及中国。中国目前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大力培养制药人才,还打造出孵化医药科技公司的生态系统,参与方不仅包括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等国企,还有阿斯利康、辉瑞和诺华等跨国公司。印度制药联盟(IPA)认为,印度制药业当前发展的困境有三。一是缺乏熟练产业工人。在印度,每1万人中约有29名熟练工人,而中国每1万人则约有41名熟练工人。二是国际化程度低,当前印度尚未建立有利于接收国际长期投资的环境,且本国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定能达到国际标准。三是缺乏完整产业链,印度目前仍还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和中间体。

——摘编自12月10日《Raconteur》


往期推荐

印度政治简报 · 第40期

印度政治简报 · 第39期

印度政治简报 · 第38期

印度政治简报 · 第37期

印度政治简报 · 第36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2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1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0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29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28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